怎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?
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向哪推進?從宏觀上看,就是要實現兩高、兩宜和兩富,這是總的戰略目標。兩高就是農業高質高效,兩宜就是農村宜居宜業,兩富就是農民富裕富足,富裕就是物質生活,富足就是精神生活。要落實這個宏觀戰略總目標,微觀實踐上就是要開發三農三多,就是農業的多種功能、農民的多項技能和農村的多元價值。
農業有6大功能。中央一號文件2006年就提出來了,食物保障功能、就業收入功能、原料供給功能、旅游休閑功能、生態保育功能和文化傳承功能。
食物保障功能今天比任何時候都嚴峻,因為人對吃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,過去我們是吃飽就行了,后來要求吃好,好了之后還要求吃出營養。今天不光吃出營養,還要吃出健康,對身體、對健康沒有直接好處不行,要實現這么一個社會的消費需求還是比較困難。食物保障功能任務越來越艱巨,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,我們占世界人口的18%,但是耕地只占9%,淡水資源只占世界的6%,用9%的耕地、6%的水養活18%的人,壓力非常大。滿足我們現在的農產品需求,需要有35億畝農作物播種面積,但即使算上復種面積,我國的農作物播種面積也只有25億畝,還有10億畝缺口,這就是我們的現實。耕地資源的約束使糧食安全、食物安全成為最重要的一個問題。
就業收入功能。中國是一個農村大國、農民大國、農業大國,不管到什么時候都需要有農業,就業收入對農民來說非常重要。城市化哪怕達到百分之七十、八十,還要有幾億人在鄉村生活,更何況現在城市病越來越重、老齡化速度越來越快,城市里退休老人都可能要到鄉村去找一個山清水秀、空氣新鮮的地方生活。幾億人在鄉村生活,他們的就業收入永遠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。
原料供給功能?,F在全世界的糧食消費結構為4:2:4,人的口糧有4成,畜禽飼料用4成,2成是工業原料。我們的醫藥、化工原料好多都是來自于糧食,汽車加滿一箱乙醇燃料大約需要400斤玉米才能生產出來。飼料需求量比人的口糧增加速度要快得多,我們現在糧食消費已經越來越少,肉、蛋、奶直線上升,肉蛋奶都需要轉化,對這個原料供給功能是一個無限需求。
生態保育功能。經濟學家把產業分成一二三產,只有一產保育環境,包括城市的栽樹種草,都屬于大農業的范疇。從空間上看,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,600多個城市占地只有6萬多平方公里,加上縣城、鄉鎮所在地建城區,面積大約是12萬多平方公里,再加上許多開發區和其他建筑設施、水利等建設用地,也不過是20萬平方公里,在960萬平方公里這個份額中比例很小,其他都是鄉村,生態環境保育面積非常大。
旅游休閑功能。旅游休閑是從100多年前的法國、意大利開始的,20世紀六七十年代傳到日本、韓國,包括我們的臺灣,90年代中期進入大陸,現在已經是鄉村中一個非常紅火的產業。但不是到處都可以發展鄉村旅游,全國調查只有5%左右的鄉、村有條件發展鄉村旅游,不要村村覆蓋。如果有這樣的條件環境,發展鄉村旅游,特別是養生養老,將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產業。未來老齡化率越來越高,城市退休的人都想到鄉村去找個地方生活,所以這個產業未來會是一個蒸蒸日上的產業。
文化傳承功能。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主體是鄉村文化、載體是村莊。所以在鄉村振興過程中,要守好我們的傳統文化。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,其中三個都沒有了,只有中國延續到今天,為什么,就是農業文明沒有中斷。農業文明時代,農業一中斷,國家、民族、王朝就會消亡。我們民族生生不息、薪火相傳,就是由于農業文明的薪火相傳,文化傳承不是我們簡單理解的那些小事上的傳承,應包括思想理念、思維方式和優秀制度三大方面:一個就是思想理念的傳承。天時地利人和,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,這是中國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,叫農業哲學思想,被西方認為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類文明的黃金定律。不管做什么事,不符合這六個字就很難做成。這種思想理念我們一定要繼承。所謂思維方式,就是中國農民做什么,他都從一個基本的思路出發,要遵循自然規律,這是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世代積累的生活經驗告訴他們,不遵循自然規律,不能適應自然,就會出問題。還有一個制度傳承。幾千年以來,鄉村中積累了許多優秀的制度,這些制度的傳承我們應該很好地挖掘。比如江西萬載縣有一條小河,100多年前河兩岸的人就成立了一個用水協會,誰家幾畝地用多少水,什么時候誰先澆、什么時候誰后澆,這個制度非常完善,100多年后的今天都還在用,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。陜西大荔縣有個“豐圖義倉”,慈禧太后給它題名“天下第一倉”,糧倉的防火、防盜、防鼠、防蟲、防潮、防雨、通風等綜合功能設計得全面且科學合理,全縣50多個村每村在這里都有一間糧倉,豐年的時候,大家把余糧放到糧倉,災年的時候再下發給受災的民眾。歷朝歷代官家都設常平倉,像現在的國家儲備糧庫,豐年收儲災年放糧,從而實現有求有供平抑市場糧價。“豐圖義倉”的價值就在于實現了民間自救,不單單依靠國家。這都是很好的制度,鄉村社會在幾千年的積淀中孕育了豐富的民間自治制度,把一些優秀的制度發掘起來、傳承下去應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。
第二個就是農民的多項技能。為什么要培養農民的多項技能?年輕人現在都知道有種稱呼,叫斜杠青年,向外介紹自己的時候,有幾個斜杠,就掌握多少種技能。中國的農民因為人多地少,必須兼業,這將延續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,不兼業,光靠一畝三分地難以發展起來,所以兼業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。今天必須培養農民的多項技能,農閑的時候要有地方去打工,能掙點土地之外的錢,這樣他才能發展。三產融合,發展鄉村二、三產業,不是為了增加GDP,就是為了使在家種地的農民,能夠在農閑的時候就近就地打工,能夠增加收入,使他們安心種地,不然光靠土地,收入難以增加。讓種地的農民們能就近就地兼業的關鍵在于,一是發展二、三產業,二是培養農民兼業的技能。
第三個就是農村的多元價值。今天的鄉村已經和過去的傳統鄉村不一樣,今天的鄉村具有多元價值,首先要保障三大安全,這是對全社會最重要的功能,那就是食物安全、生態安全和文化安全。所有食物都來自于鄉村,這個量有多大?我們知道現在最熱門的產業——房地產,每年的量有十幾萬億,我們食物消費跟房地產差不多,每年都有十幾萬億,但是買一套房子可以用三代人,三代人就消費這一次。而食物消費年年都需要這個量,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增速很快??梢娻l村的食物保障功能潛力是多么巨大。第二生態安全。960萬平方公里,城鎮什么都加上才20萬多一點,剩下的全是鄉村,沒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,就不可能生活質量那么高。第三文化安全。有人說文化還有什么安全?文化安全非常重要,文化如果中斷了,那么這個民族可能漸漸就會消亡。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,鄉村文化建設可以說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。
除此之外,旅游休閑、養生養老功能越來越活躍,因為人類的消費或者叫財富積累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。理論家研究人類的財富積累已經進入第五階段,所謂財富積累就是有錢朝哪花。第一階段是土地,有錢就買地,擁有土地資源,財富才能有更多的積累,第二階段是機器,第三階段是金融,第四階段是教育開發智力,今天進入第五階段健康養生。對有錢人來說,無論多貴,只要說對健康有好處,不惜代價?,F在傳銷、推銷保健品,受騙最多的就是那些離退休的老年人,健康養生已經成為財富集聚的新的潮流。想要找一個養生養老的地方,首先是環境要好,空氣要新鮮,這個地方在哪?肯定不在城市,肯定在鄉村,康養功能的凸顯,應該做足文章。
再一個就是應對突發事件,只有鄉村才有這個功能,特別是應對人類無法招架的、突如其來的新情況。比如新冠肺炎疫情,好多有錢人舉家到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,不住在城里。這應該是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的事,不要覺得就是玩笑,這種難以應對的突發性災難,隨時都有可能發生。從SARS非典一直到現在,有越來越多人類無法應對的問題。城市相比鄉村承受這些災難的能力非常脆弱,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文載“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”,外界發生什么變化都不知道,但是人在那兒生活得很好。鄉村就有這么一個自我封閉的內循環功能。
注: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,僅供學習交流使用,不作商業用途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。
上一篇:文旅融合下的IP場景設計要素下一篇:【綠道案例】遵義游樂園——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